暑假里,我去澳大利亚作短期的交流访问。我最难忘的就是那里的月亮。虽然已过去了数月之久,但每次看到天上的月亮,那人那物那景,还会时时浮现在眼前。 我住的地方是一个地处昆士兰州东部的沿海小镇,镇名叫哈维贝,我和一位同学住在当地一对教师夫妇的家里。小镇上没有高楼大厦,清一色的平房,却也建得别具风味。因为没有高楼大厦,到了晚上,月光就显得特别亮,照得特别远。那树,那草,那花,那屋,都好像被蒙上了一层乳白色的光芒,既迷人,又静谧。每到此时,我都喜欢走到屋外,踩踩小院里草坪上的石板路,草坪旁边郁郁葱葱地长着许多热带植物,月光下,仿佛结了一层霜。一低头,便能依稀看见自己在月光下的影子,我戏称这是“晒月亮”。 我喜爱那里美丽的月光,更喜欢小镇上的人们,因为他们有像月光一样质朴、纯洁的心。去澳洲之前,父母担心我到了异国他乡,吃不惯,吃不饱。照顾我们生活的这对中年教师似乎比我的父母更担心,每天晚上,我们吃了他们烹制的羊排、面包等饭菜后,他们都会关切地问一声:“你们吃得惯吗?”有一天傍晚,我忽然听见厨房里传来熟悉的淘米声音,凑过去一看,原来是女主人Faye正在准备米饭。我心里顿时好感动。我看她那个架势颇为老练,还以为她是个做米饭的老手呢,不过,她后面的动作却露出了“马脚”。每次锅里的水一开,Faye就会往锅里加入冷水,就像煮饺子一样。待到开了几次水,她便把米饭捞上来,放在大漏勺里,放上别的菜盛上来给我们品尝。虽然她做的“澳洲米饭”称不上美味,但是我的心里还是觉得暖暖的。 每天晚上,吃了晚餐后,他们还陪我们聊天,讲他们这里的风土人情。我奇怪,他们晚上睡觉时,院门不关。他们说,这里的人都很善良,家家都不关门。 星期天,他们带着我们到他们的亲戚家去参加聚会。在聚会上,我们品尝美食,学说土话俚语,向他们的亲戚朋友介绍上海,在一片和谐热烈的气氛中,度过了美好一天。 转眼到了临别那天。一早,Faye还是像往常那样为我准备好了早饭,送我们到学校,和我们一起等待去布里斯班机场的巴士,她拿出最后一次准备好的零食和饮料塞在我的包里,细细叮咛我路上注意安全,到了上海之后要尽快给她报平安,要经常给她发E-mail……那情景,颇像来澳洲之前对我絮絮叨叨的母亲。巴士终于来了,Faye帮我放好行李,目送我上车。我隔着窗子与她挥手告别时,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我顿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巴士已经驶远了,我站起来从后窗看出去,Faye还站在原地目送我们的巴士。我憋了好久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最近,我又收到了Faye发来的E-mail,她说他们一切都好,就是时常惦记我。我又何尝不是呢!,每每看到天上的月亮,便会忆起在澳洲“晒月亮”的有趣经历。哎,不知何时还能再去一次澳洲,晒晒那里温暖的月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