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柳巷戚家 |
|
杨柳巷这名好听,让人觉得很有一种诗画的意境。其实这巷从头到尾没见着一棵杨柳,连树木也不多见,倒是墙头上好些人家摆了坛坛罐罐,上面盛开着各色鲜花,把灰暗色的小巷着实点缀了一番。 小巷深深,七拐八弯,又多是独门独户,就是白日在窄窄的巷子里走上半天,也撞不上几个人,显得十分寂静。偶尔碰上一个挑担串巷的小贩经过,那种悠长的吆喝声,听来就颇有些旧时的味道了。 巷里有一传统式旧宅,人称戚宅。戚宅建于清同治年间,有百多年历史了,坐北朝南,二进合院式,占地约500平方米左右,门面由青砖砌成。据说此屋原本是冯姓人所有,冯是温州城底一个官商,后来官场失意家道没落,就以5000块银元的价格,将此屋卖给了做医生的戚家,因而就叫戚宅了。戚宅位于我单位附近,上班时为图清静,不走大道常常从小巷经过。每每觑见这屋时,总觉得这里头会有些名堂,也极想有机会能到里面看个究竟。可惜这屋的门常常锁着不开,教你存着持久的好奇心。但你总不能唐突地去敲人家的门,然后跟他说,我要进去看看?有一回,老远就看见邮递员骑车送信来,歇下车,只轻轻地敲了几下,门便开了。心想:这回,里头的样子总能看个一二吧?不料没等我走近,门又“嗵”的一声关上了。 那次文化部门搞普查,被叫去帮忙几天,还真的进了这屋。毕竟先前是官宦人家的屋,规模虽不大,但于小巧中显出一种大气。梁柱门窗都有雕琢,且是慢工细活磨出来的精致,尽管岁月剥蚀,依旧清晰明了。这种精致,怕温州的旧宅中留下的已不多见了。里头有一方天井,教人觉得天地间顿时宽敞了许多。天井两边摆放着不少花花草草,闻之有一股异香扑鼻。花草间有彩蝶纷飞,阳光斜照过来时,如一幅画煞是好看。主人是个退休在家的老人,见我们如此认真地赏花,便自豪地笑着说:“我们家都爱弄花草,不少花木还是上辈留下来的呢!”我虽外行,但看到这些花娇艳富丽的模样,也能感觉其珍贵。屋的后方天井里,还有一口小井,边沿上爬满了青苔,似是很古旧的样子。水虽清如明镜,主人说如今却不能喝了,只能派洗涤这一类的用场,甚是可惜。看了半天的戚宅,觉得这屋虽为民居,能建得这般精致合理,如今来说就是典型了,并有了文物价值。 从戚宅出来,心里仰慕不已。拥有这样的屋,闲时可读书、品茶、种花赏花,累了就抽把靠椅躺在花间做个香甜的梦,那不是神仙过的日子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