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外阅读 > 详细内容
逝去的温州书店
作者:方韶毅  
   在所有的风景里,书店风景也许是其中最少被提及和忽视的一道了。但它却是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缺失的一道风景。有些人去北京,可能会不愿游览人群拥挤的长城或故宫,却要到美术馆东街门面狭小的三联韬奋购书中心去翻翻书,尽管那里的楼道上也经常坐满了读者。有些人去上海,可能不会去外滩走走,宁可钻到地底下的地铁陕西南路站,去看看那里的季风书店,觅书。有些人去嘉兴,可能情愿寻访秀州书局,也不到南湖边欣赏烟雨楼的景色。台湾女书人钟芳玲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外旅游,为的就是逛书店、看书展、参观博物馆,到处寻书、翻书、买书。由此可见,书店也是很吸引人的一道风景。
   而在我们这座城市里,虽然自然风光秀丽,但似乎缺少一道闪亮的书店风景。算起来,我买书也有二十多年光景了,经常寻访城市各个角落的书店。可是在我的脑海里却串不起一幅美丽的书店风景。如果一定要说出个所以然来,也只有那些在商海中沉沉浮浮的书店记忆碎片了。但这种记忆碎片却是温馨的、可爱的,也算是一道别样的书店的风景吧。
   我上小学、初中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那时候,平常读的课外书是父母从邮局订阅的杂志,假期里就去父亲单位的图书馆借书看。没有经济能力买书,所以也没有那段时候对书店的记忆。不过,我的书柜也有几本书和一些书法字帖、美术技法书是那时候在新华书店买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新华书店是这座城市里唯一一家书店。不过除公园路口总店外,仓桥街口、五马街、大桥头等都有它的门市部。
   上高中的时候,也就是在1986、1987年的时候,我发现这座城市里渐渐开始出现了不是新华书店办的书店,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了民营书店。从那时候起,我也开始热衷于逛书店了,虽然没有多少零花钱可以买书,但周末总是要到书店走走。我最早经常去的书店有两家,一家是求知书店,这可能是温州最早的人文书店了。这家书店位于石坦巷巷口,店面很小,狭窄一条,每次去总是挤满人,但大家还是在滋滋有味地翻书。卖的书基本上是社科文艺方面的,特别是哲学书比较多、比较新,我记得我在那家书店买过两本李泽厚的书——《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另一家是松台山山脚来福门的一家书店,记不得店名了,店主是个退休的知识分子。当时,解放电影院还在,那一带是温州的最繁华的地段,每一次逛街都经过,自然要进这家书店看看。这家书店就七八个平方米,四周围着书架,多文艺类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信河街邮局边、飞鹏巷口对面也有一家小书店。这家书店杂志特别多。我买《读书》就是从这家书店开始的。广场路温州剧院对面还有一家小书店,书店经常有一些大部头的书。   
   后来,求知书店不知道是搬走了还是停业了。有一天,我去石坦巷,书店小门紧闭。而来福门的那家书店可能因为旧城拆迁也消失了。温州剧院对面、信河街邮局边上的那两家小书店都改换门面,成了服装店和布料店。
   这之后,信河街和广场路交叉路口新开了一家书店。这家书店兼卖音像制品。我经常去那里看看有什么新书和新磁带。文化宫门口也开了家书店。这两家书店的营业面积都比前面说的那两家书店大多了,书的品种也多了。
   不过,广场路口和文化宫门口的这两家书店好景不长,因为这两个地方一度都是温州商业黄金地,开服装店远比开书店更来钱。
   九十年代以后,温州的民营人文书店渐渐集中在了学院路。这不仅是因为这条路上有三所大学,而且店租也相对低些。
   学院路上最早开出的书店是乐华书店。这家书店的老板是个爱书人,也是个理想化的文化商人,不善经营。虽然他把书店从苍南开到了温州、上海。在学院路站住脚后,又开了文化宫分店,但市场无情,他们后来只能把学院路店和文化宫店合并,在飞霞南路开了一家一千多平方米的书店,可最终还是选择了关门歇业。学院路上乐华书店应算是一家很好的书店,不仅新书多,而且有特色。几间店铺,一边卖教辅类书,另一边卖买社科文艺类书。书店搬到飞霞南路后却是另一番景象,黑黑的店堂、脏兮兮的书,每一次去买书都让人惋惜几声。
   接着,学院路上开出了韶华书店、国子书店、广告人书店、席殊书店、华越书社,形成了书店一条街。韶华书店最初经销人文类图书,但没过几年就改变了定位,现在专卖考试类图书。国子书店曾经独树一帜,但在理想化道路上也难以维持,频频转手。数度搬迁后,最终重回学院路,但已无朝气。席殊书店后来把招牌换成了北山书店,并一度是最受爱书人欢迎、最有书味的一家书店,先后在马鞍池路、民航路经营了几年之后,还是选择了转行。华越书社搬到飞霞南路经营了一段时间,也关了门。倒是广告人书店又在温州商贸城新开了一家分店,学院路的店后迁到飞霞南路,之后又在望江路开了一家佐佑书坊,买书买咖啡和茶,店堂装潢得很时尚,坐在窗边可以看到江心双塔,很得青年男女的欢心。
   人民路环球大厦的中联图书公司曾经是温州一家卖场较大的书店,开办之初,书品种之多、更新之快,大有和新华书店一争高低之势,但没过几年,诺大的书店卖场就慢慢分租给杂货店、服饰店了。反而新华书店后发制人,大兴连锁店。
   在这场民营书店和新华书店争夺图书零售市场的割据战中,一直做批发生意的蓝登、文乐书店也兴办起零售店,温州图书零售市场被重新洗牌。但对于读者来讲,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有了更多的寻书、购书之处。

   在我们这座城市里,二三十来年里成长起了一批皮鞋、服装品牌,唯独书店一直走在存亡边缘,书店前仆后继悲壮地沉没于商海。这几年每次到书店,也总是听到店主抱怨书店越来越难开了。想想南京的先锋书店、贵州的西西弗书店、厦门的光合作用书房二十年前和我们这里的书店都差不多,而现在却都是一方地标书店了,不免为生活在我们这座城市感到遗憾和悲哀。逝去的书店风景,岂止是我的记忆。坐拥书城是读书人美好的愿望。而所谓书城,在我看来是书里有城、城里有书。但愿我们这座城市有书,有书店风景。祝福书店。





5    950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公告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