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消逝的“水客” |
|
“水客”是上世纪二十至六十年代在航船上从事代购服务的特殊职业,当年乐清磐石古城就有“水客”专门为商店到温州代购多种货物。
当时磐石有三位职业水客,南街的徐阿美,北街的赵阿跃、宋德芝,他们几乎每天有一名轮流挑着一担竹箩去温州购货。水客必须是讲信誉、有担当的中年人,年龄一般在40-50来岁。商店每天或隔天开出缺货单,送交水客手中,而水客平日有空也会常到各商店转转,收集缺货单。
在过去贫穷社会,群众购买力低,商店不设仓库,一次购入的南北货、糖果、烟酒都装入瓶、罐和桶内,一般可卖数周和几个月,如果一时遇到货物短缺,商店可互相调剂,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水客凭缺货单到温州对口商店进货,在当时没有邮政和快递的时代,水客的职业就是填补了社会三十六行的短缺。水客还必须有强壮的体力,因为当时只有板车,没有三轮车,所购货物一二百斤只得肩挑,如果雇板车拉,其运费得水客自掏,而水客的报酬,只是按购货金额低比率提取,如果再自付运费,那水客就得不偿失,所以只得自挑,很费力气。
水客还必须讲信誉,每次去温州购货,一时遇到带去钱不够购货,或者有时商店资金周转不过来,必须得向温州商店赊账,这样一来,欠账赊账就成了经常的事,做生意是难免有欠账,做水客就得把欠账的日期、金额、货物记得清清楚楚,一旦有钱就及时送去付清。
每天都有水客去温州,好在不用买船票,航船靠埠、启航、解缆、拔蓬、摇橹,都由水客帮忙。因此航船每次开船,都等水客到,而水客自然会把潮水记得很准,开船时间准能赶到,当然,也偶有其他原因误时的。
水客到温州购货,是一件劳累又繁琐的事,有的货要到大南门、小南门购,如果都在朔门头购,那当然方便些,购货时还要看货物质量,价格是否适中,水客肚子里都要有一本账。先去远的地方购货,后到近的地方购货,这样一来当然省时多了,毕竟航船在温州停的时间是有限的。航船回到磐石后,水客就会将商店交代的货物,不管时间早迟,马不停蹄地一一送到各商店,以免担误生意,并清楚交代货物的数量、价格,并附上购货清单,待对方核对清楚方才离开。
在过去年代里,磐石水客这行业就成为温州与磐石商店的购物桥梁,增进了城乡商业流通渠道,为磐石商业带来繁荣。如今航船早已停开了,水客这行业也退出人们的视野,成了老年人的历史记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