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父亲 |
|
我的父亲是典型的上海男人。他身材不高,大约有一米七二左右,白白净净,戴一副眼镜。标准的文质彬彬、知识分子形象。 小时候,我的家教很严,但这严格或者严厉都来自我的母亲,父亲则从来都是温和的,宽容的。如果我们姊妹犯了错误,母亲的批评向来都是犀利的,甚至于“暴力相向”,父亲却总是循循善诱。尤其是对待妹妹。妹妹小时候很调皮,三天两头惹祸,母亲经常气得大发雷霆,而父亲只有在妹妹屡教不改时才发作一二,声音也不及母亲的一半大。所以,我们都比较害怕母亲,而且这种情绪竟然波及同学,尤其是妹妹的同学,一听母亲在家,立即四散。而父亲在家,就放松很多。妹妹小时候,已经调皮到大人们一听就头痛的地步,简直就是问题少女,而父亲却给了她一个宽容的空间。记得有一次她过生日,大概是十四五岁的时候,她一定要和同学一起在家里过,相当于现在的party,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可算是有伤风化的事情,几乎没有家长会答应孩子这样任性,但是父亲却说服了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去公园呆了一天,当时我心里还很埋怨妹妹不懂事。可是,也正因为父亲的宽容,使得叛逆的妹妹和父亲格外亲近,并且顺利地听从父母的安排进了职中,学习旅游,成了最早的“小导游”,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并最终因为所选择的专业而受益,去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海。现在已经成为我女儿眼里的成功人士。 父亲13岁就离家求学。据姑妈、伯父他们说,父亲非常聪明好学,当时考上大学还曾经登报呢!19岁就大学毕业加入了核工业战线。从有收入的那天起,他就不断资助祖母一家,大到伯父结婚,小到祖母家房屋修缮,都靠他出资,而他却没有得到来自他家庭的任何关爱。或许正是这种原因,父亲特别热爱自己的家庭。作为一名核地质工作者,父亲一年中有一半时间都在跑野外。去的地方有名山大川,也有穷乡僻壤。但是,每次外出他都会带回来很多惊喜。有一次,他竟然从四川背回了两大背篓的橘子,这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简直让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欣喜若狂。我还清晰地记得,母亲规定:每人每天只能分得一只橘子。她的那只留给年幼的弟弟。而我为了能多吃到一个,常常偷偷地趁着父母午睡时光着小脚丫溜到他们的卧室,悄悄多拿一个。至于农村的老母鸡、鸡蛋等等等等,父亲都会不辞劳累的肩背手提地运回家里,而他其实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何其不易! 如果让父亲在事业和家庭之间作出选择的话,他一定选择家庭。他曾经有数次提拔、升迁的机会,都是因为考虑到母亲和我们,毅然放弃。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父亲热爱他的专业,并且孜孜不倦,在家时总是看专业书籍,努力钻研,现在是核工业系统储量分析方面赫赫有名的专家,也是外孙女的偶像呢! 在我的眼里,父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待人接物总是先替别人着想,一生不与任何人结怨。是非常善良、豁达的人。 可是,父亲却非常不幸地患上尿毒症,从2004年到今天已经五年了。从白白胖胖到骨瘦如柴,从一米七到一米五几,常常被病痛折磨得瑟缩在一起,就像一根快要燃尽的蜡烛,风雨飘摇……他言语中 不时流露出希望放弃治疗的想法,还很正式地告诉我,一旦他有什么,不必抢救。 我常常抱怨上苍:你为什么要这样折磨我的老爸?我愿意替他承担,让我替他疼痛吧!就让他安享晚年吧,求你了! 2006年,我们一家慎重商量之后,决定在兰州购买父母的墓地。我和老公跑遍兰州所有的墓地,最终在兰山选择了一块两平方米的地方。之后我和老公数次去那里看了又看,周围群山环绕,绿树成荫,可是看着冰冷的石板,我总是不禁潸然泪下:我怎么忍心让你躺在这石板的下面?甚至有了给自己在旁边也买一块地的想法,我想要陪伴他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