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品 > > 发布的作品
文化·宁静·野趣
作者:沈洪保   来自:温州日报

    近日得悉,四座大型公园有人取名曰:墨池公园、九山湖公园、谢灵运公园、水心公园。很好!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听说,总体的规划是把几座公园作为“文化”公园来建设的。这样我就想到一个问题:“文化”一词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有人只指文学、艺术、思想、信仰,而不包括科学技术。当然,现在还有人把“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分开来,另有一种说法是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从这四座公园的名称看,它们的文化定位是突出了温州的传统文化。我想,搞清这个公园“文化”的内涵是很重要的,定了位,在设计中就不会变味,否则就可能会变成没有特色的“大杂烩”。按照这个文化定位,在这些公园中要尽可能多保留一些古迹、名胜或增建一些有明、清特色的文人府第式的建筑,如在墨池公园建一个弘一法师的纪念馆,或者干脆重建一个庆福寺,好让后人流连、凭吊,使后人能更多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其情性、德性、智性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好的影响。
    我还想到另一个问题:这四座公园能不能成为宁静的公园。温州改革开放以来,市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耸天林立的楼群,万千奔驰的车辆,五花八门的商店,奇珍美味的酒家,光怪陆离的霓虹,到处是喧嚣热闹的氛围。热闹太多了,就会想寻觅幽静,这是人的普遍心理。过去江心屿是个最幽静的小瀛洲,但现在也变成一个热闹的小岛了。到哪去寻幽静呢?几乎很难找到。
    如今的现实是紧张激烈的竞争,追求利润与物质享乐时刻不停。在这些快节奏的“动”中如何享用“静”,许多人已觉悟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老庄讲静,佛家也讲静,他们讲静是很有道理的。静能蓄养精神,静能充盈心灵,静能稳定志向,静能明白思考。古人说宁静致远,宁静实在是特别令现代人向往的境界。我们可以让公园来个分工,把热闹的放在马鞍池公园、加洲公园,不要把那些“勇敢者上”、“激流勇进”等现代文化的游乐场放在这四座公园。让这几座公园以静取胜。使人们走进这四座公园,就仿佛来到世外桃源,就有超凡脱俗之感,就会陶醉在田园诗般的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之中。
    除了追求宁静之外,最好还要做到野趣一些,寻找大自然的野趣是人的天性,如今双休日有那么多的人去楠溪江,就是去寻找野趣。现在的许多公园人工雕琢气味太多,用大剪刀把树木剃成平头、剃成圆头,搞得像舞台布景一样,把真树也变成了假树,失去自然美。要多些野趣,就要多种树,尽可能形成一个茂密小森林。可以少种草,因养护草坪的费用太大。林木参天,绿树成荫,在这城市中的森林里散步、休憩,会驱散浮躁,会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会使人更加安乐康健。
    把公园建出特色,这对提高温州的城市品位是很重要的。墨池公园的主题应是书画、用画廊、诗碑巧作安排;谢灵运公园的主题应是山水,体现谢公是山水诗之鼻祖;水心公园的主题应是学术,其中应有较大的图书馆、阅览室、报告厅,让它成为人们了解学习、继承、发扬永嘉学派的好处所。

                                                

4    3366    发表日期:2005年6月28日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公告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温州童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24童联微刊订阅号:tonglianshe 童联文学社读书会主办 温州校园文学研究会协办 网站邮箱:0577zw@163.com 浙ICP备20200342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