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生蛋,蛋孵鸡,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谁也弄不清楚。但这不妨碍人们吃鸡肉,喝蛋汤。我们眼下关心的是鸡和蛋的质量问题。大妈大嫂们反映如今的鸡肉不鲜,鸡蛋味道不甜,纷纷说着要去给孩子买本地的鸡和蛋。原先听不懂,难道温州籍的鸡与蛋比外地的好?后来才明白不是指地域区别,“本地”说的是农家放养的,而我们日常享用的养鸡场的鸡又有一个形象的称谓,叫做“牢监鸡”。大妈说:我们现在吃来吃去的都是“牢监鸡”,日久天长,还就以为鸡肉就是这个味道:大嫂说:两种鸡生的蛋也有很大区别,“牢监鸡”的蛋个头大蛋黄小味道淡,本地鸡的蛋个头小蛋黄却大,味道鲜甜,不信你尝尝。 到哪里买本地鸡与蛋来比新鲜,太难啦。菜场里卖鸡和卖蛋的听说要买本地的,正眼都不看你一眼,抽抽鼻腔,给你摆摆头,好像你是要买什么濒临灭绝的珍稀东西。后来托一位农村到城里打工的保姆回家带了本地的鸡与蛋来,果然是不一样的美味,可怜城市人,多年不识鸡蛋的真滋味。有些想不懂,现代化的养鸡场科技养鸡,高级饲料,专业人员养出的鸡,鸡生的蛋居然比不上农村里自然放养自生自灭的鸡与蛋?这个问题要请教请教生物老师或者基因科学家,是不是这鸡进了场子就变了基因,换了味道? 生物老师和基因科学家都没有找到,却从“小道”听说了养鸡场的养鸡程序:小鸡刚出生几天,日夜灯光通明,不谙世事的小鸡乱了生物钟,埋头猛吃,到了后来灯光照耀代表白天,黑布笼罩代表黑夜,昼夜长短轮替全由人操纵,小鸡们是睡了吃,吃了睡,哪能长得不快,而且个大肉肥,但就是不好吃。问题好像就在这里,有高科技,好饲料,就壮胆把鸡的生长规律都给改了。这样做,貌似科学却违背科学。 曾经有一段时间,听到“不要吃某某鸡,肉里面有生长激素,孩子吃了长胡子”的很多传闻,弄得人心惶惶,难道养鸡人的急功近利真要让人们最后拒绝吃这吃了数千年的鸡与蛋吗?农村里的本地鸡数目寥寥,外国的进口鸡成本太高,看来想要吃上好鸡好蛋的大众只好在自家的阳台、房顶或庭院里辟个小鸡场,按照鸡的自然生长规律,耐心养几只健康鸡,自给自足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