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品 > > 发布的作品
释〖苟利国家生死以〗
作者:沈洪保   来自:温州读书报

    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当德新社记者问:“你觉得你的工作风格怎么样?”时,温总理回答说:“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两句诗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
    全诗是: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该诗中有两处用典。“苟利国家生死以”,是化用春秋时郑大夫子产的话。
   《左传·昭公四年》载,春秋时著名宰相郑国大夫子产,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制订了田赋制度,遭到某些人的指责,子产回答说:“何害?苟利社稷,生死以之”(有什么妨害?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都由它去)社稷,代指国家。以,是由、任凭的意思。“戏与”两句典出苏轼《东坡志林》。林则徐曾在该诗下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日:‘臣妻有一首云:否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送乎?’妻子失笑,坡乃出。”
    这首诗的意思说:我能力低微而久当重任,已感到精力疲惫,要再全力以赴地操劳政事,以我这衰朽之身,肯定是难以支持了。但倘使有利于国家,我可以用生命作贡献,怎能因为遇祸就避开,是福就趋前呢?被贬到新疆伊犁是皇帝的宽厚,闲居边疆恰好当一名戍卒。在悲痛的离别时开玩笑似对妻子讲苏轼被捕时告别妻子的故事,还吟着杨朴妻子“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的句子。
    1838年12月,林则徐被朝廷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他到任后即严令禁烟,雷厉风行,公开销毁鸦片二万多箱,并组织爱国军民多次击败英军的武装侵略。1840年发生了鸦片战争,英国用兵舰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清朝道光皇帝吓破了胆,匆忙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后,投降派得势,林则徐被革职,贬戍新疆伊犁。1842年8月,林则徐启程赴伊犁,临行前作此诗留别家人。
    据说,林则徐对该诗第二联中两句非常喜欢,并常吟诵,甚至林则徐逝世后,其子还把这两句写到讣告中。这两句诗蕴含着深意,最集中地表达了民族英雄林则徐崇高的爱国精神,他的心中首先考虑是国家的兴亡命运,如果有利于国家,个人的生死就置之度外了,即使献出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他决不避祸趋福。这种只为国家,不顾个人祸福的品格,真是令人敬佩不已。 林则徐在登程之际,写了这首诗告慰家人。从题目看是告别诗,从内容看却是言志诗。国事家愁,交织心头,但林则徐并不悲悲戚戚,却从诗中透出雄健豪劲的英雄之气。温家宝总理在上任时引用林则徐的这两句诗,也是言志,他要为国为民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表明他决不辜负人民期望的坚强意志。

4    8592    发表日期:2005年7月8日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公告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温州童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24童联微刊订阅号:tonglianshe 童联文学社读书会主办 温州校园文学研究会协办 网站邮箱:0577zw@163.com 浙ICP备20200342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