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燕昭王收拾了燕国的残局,继承了王位,他决心罗致人才改革政治,复兴国家。燕昭王问郭隗:“如何能够招徕人才?” 郭隗先讲了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国君,花千金去购求千里马。买了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待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他找了三个月,终于找到一匹千里马,可是那匹马已经死了。这位待臣还是用五百两黄金买下了那匹千里马的头。侍臣回来报告君王,国君就大发雷霆,说:“我要买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白白丢弃了五百两黄金!”侍臣却回答说:“一匹死千里马也用五百两黄金去买,假如是活千里马就更值钱了。人们一定认为大王会不惜重金购买千里马的。我相信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上门来的。”果然,不到一年,送来了三匹千里马。“大王真要招揽人才,就从我开始吧。像我这样一般的人还能受到重用,更何况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呢?我想,哪怕千里之外的地方,他们也会来的。” 燕昭王就为郭隗造了房子,并尊他为师。消息很快传开,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从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很多贤才都争先恐后地来到燕国。后来燕国达到了振兴国家、报仇雪耻的目的。 战国时期,楚庄王有一匹心爱的马,他让马披上锦绣,养在华丽的房子里,睡的是床,吃的是枣脯。因长期没有奔跑,后来那马得了肥胖病,死了。楚庄王非常悲伤,他叫臣子们给马戴孝,并要求用双层的棺材入殓,还要求按高级官员的治丧礼节来埋葬这匹马。 大臣们都认为这样做不好,纷纷提出反对意见。楚庄王不听,反而下了命令,说:“有谁再提意见,就处死谁!”有位叫优孟的宫廷艺人,却跑进了宫廷,号啕大哭。楚庄王问他为什么这样痛哭。优孟说:“这匹马是大王心爱的。仅仅按照高级官员的礼制去葬还不够,应该按照安葬君主的礼制去葬它才隆重。”楚庄王问:“怎么办好呢?”优孟说:“请用美玉做棺材,用耐朽的梓木做外椁,用木便、枫、豫、樟等好木做护椁的木块。派强壮的士兵去挖墓穴,老弱的去背土。叫齐国、赵国大臣在前边陪祭,叫韩国、魏国的大臣守卫在后头。并且给这马盖一座祠堂,用牛、羊、猪来祭祀,再划万户城邑的赋税收入来供给祭马的费用。诸侯们听见了,都知道大王是贱人而贵马的。”楚庄王领悟了优孟的话,连忙说:“我的过错竟然到达这样严重的地步吗?这件事该如何处理好呢?” 优孟说:“请大王用对待六畜的礼制来葬这匹马。堆个土灶,放个铜锅,用姜枣当配料,用木兰当香料,用稻米当祭品,用烈火当衣着。把这匹马葬进人的肚肠里。”楚庄王听优孟说得有理,就把那死了的肥马交到厨房里去。 东汉名臣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他熟习《诗》、《礼》历算。他在西汉成帝、哀帝时期,曾做过丞相孔光的丞相府史。有一次,卓茂坐着马车外出,在路上遇见一个人,那人拦住马车,并说卓茂驾车的这匹马是他丢失的。卓茂觉得奇怪,就问他:“你的马丢了多少时候了?”那人说:“马丢了有一个多月了。”卓茂更觉得奇怪了,自己的马已经喂养了多年,怎么会是这个人丢失的呢?卓茂想,一定是我这匹马与这个人的马相似,这个人认错了。卓茂又想,这个人丢失了马一定很伤心。就不与这个人争辩,把自己的马从车上解下来,让他牵走。临走时卓茂说:“如果你以后发现这匹马不是你的,请你把它送回丞相府还给我。” 过了一些时日,失马人找到了他丢失的马,他觉得很不好意思,就把卓茂的马送回丞相府,并向卓茂赔礼道歉。卓茂说:“两头马长相相似,一时认错了,没有什么可奇怪的,谢谢你把马送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