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品 > > 发布的作品
沙漠有多远?
作者:沈 楚   来自:温州都市报

    好多次开车经过市区东郊的一段公路,但见一路黄泥,晴日里,车过风起,飞扬的泥沙扑面而来,生生地疼,令人无法睁眼;雨天里,泥水四流,黄淤遍地,人过挽裤脚,车过一身泥。好好的路上,哪来这么些沙土,问问几位戴着口罩在路上扫沙土的老人,老人但指路东边的杨府山,由于人为开挖,半面山体裸露,植被全无,黄泥沙正是由那里冲刷而来。这样子当然不是什么土地沙漠化,但也算得上一小片的水土流失,也让我们见识了自然对于人类的报复。
    一位支边宁夏三十多年的温州老人告诉我,沙漠,就在我的房屋后头。说这话的时候,他那张古铜色的脸上写着无奈与伤痛。他看上去比同龄的老人都要老,粗糙干裂的脸皮让人联想到西北风沙的磨砺。听老人讲沙漠边缘的生活故事,那里没有大漠孤烟,戈壁金沙的怡人景象,唯有风沙中的人对于沙漠的恐惧和感受日子的辛酸。生活在水乡或海滨的人是无法想象他一年洗一次澡的滋味的。当生活所必需的水比油都要贵重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像他那样开始敬畏自然?
    幸运的,我们生在长在既是水乡又是海滨的地方,涓涓流水湿湿海风好像是天生的伙伴,小河从我们家门口流过,房屋后面不远是葱绿的小山,江水绕城汇入东边的海洋,这些我们习以为常,不会惊叹。相比西北人,有丰富水源与满山绿色的我们简直就像腰缠万贯的富翁。然而富翁并不吝啬,富翁挥金如土:家门口小河的水黑了臭了我们到山里头引水,还有送上门的高价矿泉水;那么多小山丘,采石的开山,造路的挖山,依山的建筑干脆炸山取点空间和土地。聪明的我们似乎总能把山水自然调教打理得顺心得意。
    沙漠离我们有多远?好像那是西北,华北,东北人的问题。营造数十年的三北防护林很难抵挡住沙尘的东进南下,我们南方人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们也许只会说:植树造林,保护水土吧。说说是那么的轻松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有资料显示:中国五六十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到了九十年代每年反而是扩展2460平方公里,沙进人退在许多地方依然是无奈的现实。还耕为林,退田为草,种草种树都不是朝夕之事,砍一棵树只需瞬间,成一棵树却要数年,正如我们受污染的河流与被破坏的山丘,要恢复原有面貌实在很难。西北,华北,东北的人们已经在自然无情地报复里写下沉痛的教训,他们在反思再反思,呐喊再呐喊,防护再防护,因为在别的社会问题上,我们似乎都有回旋的余地,唯独环境。那么,幸运的南方人——我们,是否能防患于未然呢,在沙漠逼近以前,或者在我们水乡的土地水泥化甚至沙化以前,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多保留一些水土山林,和大自然维持一种和谐的亲近?

  

4    4439    发表日期:2005年7月15日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公告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温州童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24童联微刊订阅号:tonglianshe 童联文学社读书会主办 温州校园文学研究会协办 网站邮箱:0577zw@163.com 浙ICP备20200342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