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幼儿园时,妈妈整天捧着一块“扁扁的长方体”在沙发上玩。我很好奇那是什么,于是跑过去问妈妈,妈妈回答:“这是手机,你不能玩儿它哟!”我听从了妈妈的建议,从来都没有玩过手机。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小学三年级,多了科学和英语两门功课。老师也给我们布置了新的作业,其中一些作业都必须在手机上完成。迫不得已,妈妈给了我一个她曾经用过的手机。
这时,我猛然想到了妈妈对我的告诫:“你不能玩儿它哟!”可我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点开手机研究了起来。果不其然,经过我几天的“努力”我研究出了游戏、视频等等有趣的软件。于是,我趁妈妈不在时偷偷玩了起来。
后来,我渐渐觉得这些游戏、视频有点无聊了,再加上小升初来临了,作业、练习也多起来,我不再对手机感兴趣了。
以前妈妈见我玩手机时,都会大声批评我,还把我下载的软件给删掉了。而奶奶看到我玩手机,她便大手一挥,说:“没事儿,平时压力太大,玩一会儿也没多大关系。”
是啊,从小到大,从幼到老,每一个年龄段对手机都有不同的理解。
小时候的我满怀着对手机的好奇,所以将我所有的娱乐时间都献给了手机,从而忽略了妈妈的警告。但现在,我的大脑和课余时间都被学习、作业、考试装满了,没有时间再去玩游戏、刷视频了。这时,我已经隐隐有些懂事了,已经懂得一些如何自律和自我管理了,所以,我不再玩手机。
妈妈对手机的认识是:这只是一个学习、工作的工具。因为大人有足够的自控力和判断能力,他们知道过度的沉迷于手机是不好的,它会影响工作;一旦过度沉迷于手机,甚至会毁掉自己的前途,所以大人一般不会玩手机。大人们很自律,即便玩手机,也不会玩太久,只是把它当成偶尔的一个娱乐工具,给自身放松一下大脑罢了。
而老年人就更不一样了,他们根本不玩手机或者说老年人不会玩手机。一次,爷爷在玩手机,他突然叫正在写作业的我出来一下。我走到爷爷身边,他叫我教他一款游戏怎么玩,这游戏的名字竟是:俄罗斯方块。
家长希望手机是孩子的学习工具,而不是娱乐项目。适当玩手机有益于大脑放松,而过度的沉迷于手机则会害了自己。
(编辑: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