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品 > > 发布的作品
“踏浪”还是“汏浪”?
作者:沈洪保   来自:温州日报

  前不久,《温州日报》发表了《“踏浪天”送凉天》,另一家报纸发表了《罕见“踏浪天”盘桓温州》等有关气象的文章。说大暑过后,立秋将至,本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而近日出现了连续性的阵雨,使炎热的夏天变成了凉爽的夏天。两篇文章都把这样的多阵雨日子称之为“踏浪天”。
    古汉语中有“踏浪”一词,如《西湖游览志馀》中有“手持十幅彩旗,踏浪争雄”的句子。现代汉语中似无“踏浪”一词。古汉语中“踏浪”是踩踏波浪,与现代汉语中“踩水”即温州人说的“走水”同义,多形容游水技术的高超,可以在水中行走。细味古汉语中的这个“踏浪”的形状,是很难与温州话中“踏浪”的词义连在一起的。
    温州方言中的“踏浪”是指夏日的阵雨。但“阵雨”怎么像“踩踏波浪”,像“踩水”呢?总觉得用“踏浪”称夏日的阵雨似不够贴切,而用“汏浪”则较为贴切。汏,音da。吴语方言中把洗说成“汏”。如“有位大嫂在水埠头汏衣裳”。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水部》:“汏,今苏州人谓摇拽洒之曰,音如俗语大。”章炳麟《新方言·释言》:“江南运河而东,至于浙西多谓洒为汏。”段玉裁说“摇拽洒”是说衣服等东西在水里摇摆着来回晃动。
    我们温州有一首童谣:“汏沙,洗沙,半升米,半升糠。”这是大人与小孩嬉戏时唱的。两个大人把小孩抬起来,在空中晃来晃去,就像溪滩上用大筛子筛沙一样晃来晃去。筛沙子时筛子来回摆动,沙子从筛子下一阵一阵旋转着落下来。这形象就同夏日的阵雨一阵一阵漂洒下来相似。一阵阵飘洒下来的雨,又有点像一个一个拍来的浪花,因此,温州人就把这特有的阵雨称为“汏浪”。
    温州的谚语中用到“汏浪”的不少,如:“汏浪汏,有米唔柴”,过去温州煮饭烧菜没有用煤,更没有用煤气,都是用柴的。因夏日阵雨接连不断,柴都晒不干,即使有米,因柴湿饭也煮不成。“汏浪天,有谷晒不坚。”指多阵雨,无法把稻谷晒干燥。又“养禾落到上河乡,汏浪汏到永嘉场。”“养禾”亦指夏天的雷阵雨(这两字怎样写也有不同看法)。“六月六汏浪,水车屋里。”说接连不断的汏浪天,田里水多了,农民不用水车车水了,因此就把它藏在屋里了。
    汏浪,还有写作“台浪”的。《乐清文史资料》(14)刊有王兴华的文章《莫道乡音土,当中有名堂》,说到大学问家胡适先生在台湾当研究院院长时,与其秘书乐清人胡颂平闲谈温州方言时说到台风。胡颂平说:“外婆家南岸有童谣,说‘台浪台,有米柴。’‘台浪’指台风带来的雨,“浪”字状其阵发性,瞬息晴雨,大小不定,犹如海浪,且其雨滴之大亦如浪花。夏天台风出现频率高,台浪持续时间长,柴不能砍了,砍了也无法晒干,所以早稻虽已收起,却是有米难为炊。”胡颂平先生把“浪”写作“台浪”,他的解说也似乎有理,但“台”字读音与温州大部分地方说的“”或“踏”的声音相差甚远;他说“台浪”是台风带来的雨,而前不久持续出现的阴雨和暴雨,根据气象台的报导,似乎不完全是台风(热带风暴)带来的。
    温州方言字、词很多,用什么字、词去贴切表述实在是个不容易的事,有许多字、词还值得方言研究者深入探讨。

4    4147    发表日期:2005年6月7日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公告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温州童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24童联微刊订阅号:tonglianshe 童联文学社读书会主办 温州校园文学研究会协办 网站邮箱:0577zw@163.com 浙ICP备20200342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