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外阅读 > 详细内容
陶渊明的无弦琴
作者:夏真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说的是心能空虚,则生出澄澈明朗。  




每天清晨,浇完花,拖好地,坐在窗明几净的南窗下,读几首陶渊明的诗,真是奢侈的清福: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这一句,犹如《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那一句:“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当身心被凯风与阳光洒遍,我已是自在的我。所以说,陶诗是有知解的,他认识到了一个通透的自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墙上正挂着《饮酒一》,窗边也养着几丛菊花。国学大师顾随称赞这两句是“自然而然,无所用心;不觉欢喜,真是欢喜!”

得个半闲,放上几支无字歌或古琴曲,音乐淡而静好,一丝丝弥漫在屋子里,一份淡喜的心情随之流出,便品味出“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一点妙处了。



屋前有两排香樟树,春晨可听鸟鸣,夏日可织蝉声。于是,我读:“翩翩飞鸟,息我庭柯。”又读:“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有时,大片的云停在树梢;有时,雨淅淅沥沥洒在花前:“霭霭停云,濛濛时雨。无有他人,念子实多。”有时,坐在窗下小酌佯狂:“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顾随说:“陶渊明至今不朽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的伟大,而是因为他的平凡。”陶渊明所写的自然与生活,都是平常物事。一菊,一云,一蔬,一酒,都是平凡日常。以至如今读来,心想,嗯,我眼前也有这菊这云这树这风,这些正也是我所喜欢——躬耕学不来,学他存一份素心,悠然见万物,真是欢喜——于是,每读陶渊明,仿佛白云涤意、清泉洗心,那份爱丘山的亲和感涓涓而来,让我喜悦。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说:读陶诗,是享受,写得真朴素,真精致。不懂其精致,就难感知其朴素。不懂其朴素,就难感知其精致。他写得那么淡,淡得那么奢侈。

一个朴素而真淳的灵魂,写出的朴素而真淳的诗句,读来真的精致真的奢侈。

陶渊明有一颗真正的诗心,把诗的境界表现在平常生活里。他的生活与他的诗歌自然相顾。诗即生活。生活即诗。他在时时刻刻的日常生活里得到解脱,躬耕,固穷,立地修身,他的田园就成为他的乌托邦了。


每读《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总是为桃花源幽宕的美而心驰。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桃花源。这是陶渊明的现代性。他给了在城市围城中突奔的现代人一个“做自己”的范本:有所放下,有所固守,遵从自然本性。

“先世避秦时乱”,“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话里又有激愤,正是顾随说的:“陶诗不是滞水,而是暗潮,表面像是平静,实质内容是动荡的,充满了英气。不平之气,进取之心,合成英气。”因此,这个世外桃花源的美及和平的理想才如此幽宕而曲折动人。




陶渊明有一把无弦琴。

沈约的《宋书·隐逸传》最早记载此事:“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稍后,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传》中也说:“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唐人的《晋书·隐逸传》说得更加生动:“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从此以后,家蓄无弦琴成为了陶渊明的传奇逸事。

其实,这些多是对陶渊明的过度阐释,后人的牵强附会与附庸风雅,把人淡如菊的陶渊明塑造得装腔作势。

陶诗在渊明在世时,并未被重视。木心说,陶渊明是因为昭明太子萧统的误读而名声大噪。确乎,“知名度来自误读”,贵族萧统是不懂穷人陶渊明的“夜的黑”的。


自然、淡然、悠然的陶渊明,贵在真淳,已不似魏晋名士那样,在道家的仙风里放浪形骸不作不死。不解音律却特意蓄一张无弦琴,借酒装狂,甚至以无弦琴来体认老子的“大音希声”,这些大概都不是陶渊明的本意。还是细读陶诗吧: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时运》)
“衡门之下,有琴有书。”(《答庞参军》)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欣以素牍,和以七弦。”(《自祭文》)


陶渊明岂是“不解音律”!他喜爱弹琴,诗中常常描写弹琴自娱。而况,他的琴原本好端端的是七弦琴呢。看来,李白的“素琴本无弦”,是隔空追慕;黄庭坚的“彭泽意在无弦”,则是拔高阐释。

只有历经坎坷、吃过红豆掺石子饭的我苏东坡解得最好:“渊明自云‘和以七弦’,岂得不知音。当是有琴而弦弊坏,不复更张,但抚弄以寄意,如此为得其真。”(《渊明无弦琴》)

琴弦坏,无钱修,仍然抚弄寄意。也是绝了,没别人了。陶渊明就是一个真淳的穷人。苏东坡说他:“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鲁迅看魏晋名士似乎都眼里含沙,但也欣赏陶渊明:“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头见了南山,悠然心喜,这是何等自然。”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自况:好读书;性嗜酒;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穷是穷了点,但照样“晏如也”!人生在世,晏如,最难得。“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他太太也乐意。夫妇同心,也难得。

昭明太子的《陶渊明传》,写陶氏九月九在屋舍外的菊花丛里流连,满手把菊,适逢友人来,便随喜坐在菊花丛中饮起酒来,落花无意,人淡如菊。



我实在是喜爱陶渊明的本性及陶诗。当然,我也曾喜爱魏晋那一群人,但他们的灵魂在放浪形骸的怪诞行为下痛苦地摇滚。只有陶渊明,躬耕,劳作,知行合一,让身体与灵魂回到大地,并被大地所抚慰,他对大自然与人类充满深情,做到了荷尔德林所说的“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真名士,真风流。

4    4492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公告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