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东州市民看病还习惯找中医生开几帖药,那时候城里还有不少中医馆、草药铺,如今成为老旧故事传奇人物的老中医那时候基本都还健在,都还在忙着望闻问切,悬壶济世,看病的拿一张手写的号坐在门口候着,听到自己的号进来,把脉,张嘴看舌苔,再问问近日的吃喝拉撒,医生划拉几下一张方子开好了,交上五毛钱,再到药铺里对着方抓上几帖,一般这种方子龙飞凤舞的自己看不懂,药铺抓药的一看便知,那张是曾医生开的,这张是贾医生开的。其中就有一位夏逸尘老中医,有个癖好,药都比别人开得少,能开两帖的绝对不开三帖,有时看完病,一帖不开,这样子节省的中医生药铺里不怎么喜欢,病人倒很欢迎,好多人抱着回去熬药、吃药的决心来的,结果医生不让吃,那还不是像得了大赦一样欢喜。
还真有这么一位熟人,咳嗽半年不见恢复,也不见喉咙红肿痛,就是有点异物感,也没有呛了啥,卡了鱼骨,看了几处,吃了许多帖中草药,不见好,心里头慌兮兮,那时候得癌症的不多,也没有如今那么全套的设备什么B超CT的检查,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喉癌,一下子人就蔫了,浑身上下不爽外带咳嗽不止。亲戚推荐要不看看夏医生,开始觉得自己这个病重,夏医生药开得少而轻,顶不了大用,犹豫三日,还是去排队了,死马当活马医吧。
夏逸尘缓缓把脉,细细看病人舌苔与咽喉,闻了口气,再看了手臂皮肤,忽然说:“您没有毛病,不必吃药。”“那医生,我的咳嗽作何解释?”病人大惊,嘴都合不上了,连咳嗽一下子也似乎忘了。“请你回家,把你家的狗处理掉吧。”夏医生的处方竟然是让病人把狗从家里请走,他是如何判断病人家里有养狗,这个咳嗽如何又与狗有关联,他没有作任何解释,就这么神秘而奇异。病人家里果真有养狗,的确是养狗后才有了这奇怪的咳嗽,他匆匆忙忙赶回家,把狗让儿子送去乡下,家里大扫除,不出五日,他的咳嗽不治而愈,整个人生龙活虎啦,妈妈呀,神医啊,这位熟人就此对夏逸尘夏医生佩服得五体投地,用今天的话儿讲,全家老老小小都成了夏医生的粉丝。
后来,有一位机械厂的厂长,全国劳模,也算东州的一个大人物,得了一个怪病,全身莫名其妙发黄,乍一看挺瘆人,像得了急性黄疸肝炎,而且这个黄色还要更重一点,像浑身上了一层亚光的黄色漆。全国劳模待遇好,医院里西医查了,肝没毛病,那就奇了怪了,那是啥毛病?试着吃了几种西药也不见黄色能褪掉,几个西医商讨定不下来,说是只有打开肚子才能知道,劳模的肚子哪能随随便便就打开呢。西医不灵那就试一试中医,劳模原先是不信中医的,毕竟他是在上海北京见过大场面的,可是西医说要开肚子才能确诊,他就骂妈拉个巴子了,骂西医是草包。厂里看过夏医生的工人给老大推荐夏医生,劳模也就去试一试。
劳模大驾光临,夏医生不敢含糊,足足看了半个钟头,最后却说一句大实话,“尊敬的厂长,您这个病是啥病我一下子也判断不出来,但是我可以给你去了这黄色。”“能褪掉这个黄色就行,我浑身上下都舒服,没毛病。”劳模厂长自我感觉良好,如果能褪了那莫名其妙令人难堪的黄色岂不是大好。这一回夏医生却是足足开了五帖药,其中只是一剂草药,啥名,讲故事的人没记住。不过这药特便宜,就到桥头草药铺了一抓,统共也就花了二毛六分钱。草药喝到第三包,劳模厂长身上的黄色开始松动了,不再那么稠,到五包全部喝完,果真,那个黄色就像洗澡后除掉了垢一样不见了,劳模厂长喜得当时派人就送了一面“华佗在世”的锦旗过去,不过,夏逸尘医生却没有将那锦旗张挂起来,听说他又说了一句大实话——“我没有看好厂长的病,我只是帮他疏通了一下,他的病还会回来找他。”果真,过了一段时间,在北京出差的劳模厂长的皮肤又黄回去了,他去了北京301医院,部队医院,给首长看病的,好多主任医师给劳模厂长同志会诊,还是建议打开肚子,劳模厂长这一回没有生气,北京的医生都这么说了,已经技术到顶了。上了手术台,打开一看就查明白了,劳模厂长天生的胆道畸形,年纪大了畸形重了导致胆汁阻塞,人也就变黄了,不过再严重下来慢性疼痛就会开始来找身体了,好吧,直接做了畸形处理手术。劳模厂长回来后又改口说西医好了,早晚一刀,还不如早听东州的西医打开肚子确诊,中医虽然帮他疏通了一下,褪了黄,只是治标不治本,毕竟隔着一层肚皮,中医只能猜测揣摩个大概。
等到劳模厂长退休,他做过手术的地方居然开始疼痛了,那个难堪的黄色也像老熟人一样找了回来,难道是自己的胆道又堵塞了?西医不是把管子接过了吗?赶紧去了医院,医院的西医说还得打开看看,估计原来的接法不大完善,时间长了又有点黏连,还得改个道另外接。这一下又把劳模气到了,老子这个胆道又不是自来水管,哪能改来改去?他又想到了他曾经送过锦旗的中医师夏逸尘,不如先去弄那个二毛六的草药服几帖,甚至坚持服用一段时间,总比再上全麻打开肚子的好。他找到了夏医生曾经坐堂的那个馆,那个地方现今改成一个茶馆了,一打听,夏医生已在两年前驾鹤西行了。哎呦,糟糕,劳模厂长一阵头晕,因为他也没有用心记住当年那个便宜到二毛六的草药到底是什么药。
夏逸尘医生走了,东州民间从此好像不再有开二毛六草药甚至不开药治病的中医师了,之后的东州名医研究报告里,夏医生被称为中医界的“温补派”,所谓温补,笔者曲解为温和与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