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外阅读 > 详细内容
庙会
作者:丁强  

      小时候的庙会,很远,很高,走路要好久,小孩子没有手表,不知道时间,反正吃过饭从家里出发,等饿的时候也就到了。
       庙修在很高的山上,叫祥云山。
和小伙伴一起走到山底的时候,需要跨过一条小河,再爬山上去。小河里长着绿油油的水草,嫩嫩的,像雨后韭菜,清澈的水里游着黑漆漆的一滩墨汁似的小蝌蚪。活蹦乱跳的小青蛙,呱呱的叫个不停,看见我们过来后,吓得像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的跳进了水里。我们小心的垫着脚走路,就怕踩着。
       半山腰上种了很多种庄稼,有谷子,糜子,高粱,土豆,黄豆,绿豆等,端午节去的时候,满山的绿色,就像盖了一块大大的绿毯子一般。等八月十五再来的时候,这些庄稼结着满满的果实,毯子变成了金黄色。下午“看”完戏回去路过高粱地的时候,听小伙伴说高粱杆子可以嚼,而且挺甜的,于是我按照武侠电视剧里大侠的脚法,用了大概五成功力,一脚放倒了被我挑中的笔直的高粱杆。“啊呸,甜个屁”,满嘴的渣子,都快说不出话了。一阵扬起的灰尘还没落地,我们就到了山脚下。比起高粱杆,我更感兴趣的还是山顶上的苹果,也不知道为什么,偷来的苹果会那么甜。
      好不容易爬到山顶,太阳晒得满头大汗,看见路口有卖冰棍儿的,一毛钱一根,雪糕两毛钱。买一根冰棍儿,舍不得咬,轻轻的舔一口冒着冷气的冰棍儿,都不羡慕庙里站着、瞪着大眼睛,无忧无虑的神仙们了。一边品尝着这人间美味,一边想,这冰棍儿箱子被厚被子捂着,难道就不怕化了。
       戏台上,花花绿绿的戏子,唱的什么,我听不懂,心思也不在那上面,要是运气好,碰见了翻跟头的武生,停下来,踮起脚尖,数一会儿,32个,没有上次那个人翻的多。台下,坐着很多戴遮阳帽的老头儿和老太太,因为早上吃完饭早早的就到了,能占个好位置。
听大人们说,这次吕梁的戏比上次子洲的要好看。
       我吃完冰棍儿,又去要了一碗凉面,有时候会是碗饦,一次庙会只能选择一种,因为没多余的钱。肚子八分饱后,就去挨个儿房间里看神仙。
       祥云山不是单独的一座山,而是连起来的好几座,似乎在这一片区域只要有庙有仙就叫祥云山。这里的神仙有住在宫殿一般的庙里,有的则入乡随俗,和我们一样住的是窑洞。门框是木头做的,窗棂上贴着玻璃纸,透进去的光线不多,昏昏暗暗。进门后地上正中央放着一顶香炉,里面散落着一板板来不及拆开的香,烟雾缭绕。香炉的后面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个功德箱。窑洞墙上的两侧画着满满的壁画,内容大概讲的是某神仙从出家,一路受苦受难,最后得到成仙,或者斩妖除魔庇护劳苦大众等,这一间间窑洞的壁画很像彩色的小人书,当然就是最吸引我的。窑洞的正中央便是主人,泥做的栩栩如生。他们有的慈眉善目,普度天下苦难苍生;有的面目狰狞,呵斥世间万恶之徒。室外的庄稼热的全趴在地上,庙里却非常凉快,就是有些阴森森的。不敢想象,有好多小孩子还在里面捉迷藏……
       都说祥云山的神神灵,不然咋会有人高高兴兴的来还愿。
       到下午了,戏台上会贴出来晚上演出的内容,有时候是道情,有时候是夜戏,不过大伙儿最感兴趣的似乎是演唱会。演唱会没有明星,歌手都是换了舞台服的白天唱戏的戏子,个个多才多艺。晚上没有卖饭的,更没有卖冰棍儿的。看完后,一伙一伙的人打着早上来时带的手电筒,小心翼翼的走回去。戏一般会唱三天,第一天中午起戏,第二天满满一天,最后一天唱半天,下午杀戏。
       听说戏还在唱,庙翻修了几次,路也修的很宽,车可以直接开到山顶,就是看戏的人少了很多,都说没有原来那时候有感觉了,具体问什么感觉,却说不上来。



4    1042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公告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