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把想象力弄丢了 |
|
小时候,我的脑子里仿佛住着一个永不疲倦的幻想家。天空可以是紫色的,云朵可以是方形的,树叶会唱歌,星星会流泪。那时的我不懂什么叫 “像不像”,只知道把自己脑海里奔涌的画面描绘出来。可越长大,画画就越没有思路。一旦没有了参照物,我就感觉无法用笔,整个人像被石化了一样。
翻开画册就会发现,两三岁时我的画满是 “抽象画”,连线条都画不直,也没有色彩搭配的概念,不用多想,不管是什么颜色都往纸上涂,几个形状自然而然就出来了。现在看来,那时的我俨然是个想象力超凡的孩子;四五岁时,我开始画实物:小兔子、小房子、小公主…… 都是画里常见的东西。到了现在,一幅 “随心所欲” 的画都没有了,全是黑白画,那些彩笔、彩铅,都不见了踪影,好像被时光的风吹跑了,在哪儿都找不到。
之所以我的画越来越没有情感,越来越缺乏温度,还是因为我总爱把自己与别人比较,在心里给自己画了一个圆圈:画画就是写生,写生就一定要 “写” 得分毫不差。如果画错了,就会被老师批评,心里又很不舒服。久而久之,我干脆力求让老师挑不出毛病,画得极其精细、极其逼真,只有这样,才不会被老师批评,也不会被别人看不起。
我的朋友 “大叶” 可谓是班里最有想象力的人了,和我小时候一样,她画的都是外星人、未来人,还有一些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有些人认为,都上六年级了,就是 “长大了”,画这些东西很幼稚。直到我在博物馆里看到了《童年》这幅画作,画中也是这类 “无拘无束” 的内容,却格外好看:小花和小草之间仿佛藏着 “童真” 的影子,即便画家已经 40 多岁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她超凡的想象力。
脑子丢了想象力,真不是件好事情。在我们当下,学校的学习就只能按部就班画一些炫技的画,必须按要求画画,可是这样我们好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想象力,它还会回来吗?
(编辑:丹丹)
|
|
叶晨妤
个人主页
|
|
|
|